校外培训乱象难治理?来看这份“锦州方案”
时间: 2021-04-07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

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培训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本刊于3月24日一版刊出报道《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锦州探索:党委、行政、协会三力合一促健康发展》后,在教育周刊的公微号上数万人次点击,数千条留言。锦州市“以党的工作为引领、以行政工作为抓手、以协会工作为桥梁”的关于民办教育治理的“三驾马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同行表态要学习锦州经验。本期我们继续关注这个案例,挖掘背后的故事和治理方的思考。

锦州市教育局在什么背景下考虑狠抓民办教育党建工作?行业协会脱钩改革是我国走向现代治理的重要举措,脱钩改革后行业协会建设怎样做到既独立又能对事业发展有利?在当下各界高度关注校外培训行业治理的背景下,作为离问题一线最近的探索者,他们又有怎样的治理思考?

为此本期特别对话“三力合一”这一制度创设的主要亲历者——锦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斌。


11.jpg

△孩子身边的父母

01

教育在线:据我所知,民办教育行业抓党建是最近几年的事儿,而你们民办教育协会党委早在2010年就已经成立,据说是您的提议。当时作为锦州主抓民办教育的副局长,您为什么会想到成立民办教育协会党委?在什么背景下?针对什么问题?

王斌:应该说主要是问题导向。当时锦州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不久,民办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城区民办教育小、散、低、弱、乱,办学者一盘散沙,以邻为壑,没有归属感;党的声音在民办教育机构不响亮,没人讲教育方针,多数在“向钱看”。本能告诉我:民办教育这样散下去不行,办学方向不明确不行,会出大问题。怎么解决?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三抓:抓凝聚,抓规范,抓公办民办教育“权力平等”。最首要的是抓凝聚,把民办教育机构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让举办者明白肩上有为党育人的责任,有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义务,解决一盘散沙的问题。靠什么?要靠理想信念,靠使命责任,说到底还是要靠党,靠党建。当然,能找到党建这个法宝,跟我个人经历有些关系。我曾在市委办公室长期从事综合工作,深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威力,也有一些抓党建的基本功。我坚信一点:就是党的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我们抓民办教育必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民办教育要发展不能没有党的引领。为此,2010年下半年,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市直属民办教育机构党组织建设情况、教职工党员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发现,党建工作在民办教育领域非常薄弱,几乎是空白!这更使我们警醒: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样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一样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如果不坚持党管民办教育,没有党的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民办教育就有跑偏脱轨的危险。最重要的,是2010年中央加大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省市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锦州市委对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当时觉得这是提升民办教育组织水平的好机遇,抓凝聚就应该借好这股“东风”!我们提出成立协会党委的动议后,立即得到锦州教育局党委和市委组织部的热情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12月我们组建了市民办教育协会党委,确立了党组织在我市民办教育领域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了政治上把关定向、队伍上团结凝聚。为确保工作规范、领导有力,由我任协会党委书记,民办教育科长陈淑梅同志任专职副书记,同时吸纳多家业内声望较高的机构负责人任党委委员,锦州市民办教育党建工作核心团队就此形成。客观地讲,锦州能在全省率先、全国最早一批成立了市一级民办教育协会党委,当时我们的政治敏锐性是比较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工作也是很扎实的。我们对130多家办学机构(其中97%是各类培训机构)逐家走访,苦口婆心讲意义作动员,用了约两个月时间,实现了党的组织在市直属民办教育机构的全覆盖。

02

22.jpg

△父母眼中的孩子

教育在线:脱钩改革后,民办教育这样的行业协会的管理和之前有没有什么不同?脱钩改革要求行业协会商会独立运转,你们这样的党委、行政、协会在组织上感觉交融在一起,是否影响行业协会的独立性?

王斌:不同肯定是有的。之前是教育局机关的同志直接组织开展协会工作,带着民办教育机构的骨干们直接上手做,现在变成放手让协会独立开展工作了。2015年7月,根据上级精神,市教育局公职人员全部退出协会和协会党委,协会党委及协会开始独立工作。能不能保证脱钩后协会和协会党委工作的质量、效率不滑坡,保证协会实现自我管理且在原有良好基础上向前发展,这确是当时脱钩改革后的一大课题。市教育局党委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民办教育机构中培养、选树一位办学信誉好、业内认可度高、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协会带头人。这很不容易。但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人,王俊良同志担任协会会长以来兢兢业业,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和信任。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行政与协会和协会党委的关系,做到脱钩不脱管,放手不放任,指导要加强,联系更密切。我们认为,脱钩后,协会与行政绝不能一刀两断、各行其是,行政也不能放手不管,而是工作角度不同,目标保持一致,形式脱钩感情不脱钩;指导加强但工作不包办代替;行政不直接参与协会工作,却依然要做协会的坚强后盾,始终给予支持。要做到“三不三给”,即:不设限、不挑剔、不埋怨;给主意,给方法,给支持。如果协会独立出去后同行政分庭抗礼了,或职能弱化了,或积极性减退了,那都是不成功的。事实也证明我们这个思路是对头的。

“脱钩”“独立运转”是做“分”的工作,而锦州“三驾马车拉民办、三力合一促发展”的做法是在做“合”的文章,乍一看,似乎有点矛盾。其实二者完全统一于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长期健康发展这个大目标上,工作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分”是为了规范行业治理,明确不同组织的职责边界,是战术性操作,非常必要;“合”是要解决民办教育领导力量偏弱、特别是政治领导力不强的问题,更偏于战略层面的考虑。二者着眼点不同,但殊途同归。

如前所述,在“脱钩”以后,由于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完善了配合机制,由时任主管副局长刘发友同志亲驻协会进行面对面指导,所以“三驾马车”模式不仅没有削弱民办教育协会的独立性,相反为协会当好行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迅速成长成熟提供了有效支持。在保证协会自主开展工作的同时,协会紧紧依靠党委和行政,其组织能力和工作权威性不断增强。协会毕竟是一个社会组织,包括协会党委,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如果完全离开行政的支持,那它的权威性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党的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大型活动组织开展等方面更显力不从心。协会及其党委与各民办教育机构不是硬约束的关系;协会及其党委班子成员有岗位、无待遇,有责任、无权力,一定程度会影响工作开展;协会的工作方向必须由行政来给,否则不排除跑偏的可能。在这一现实面前,协会及协会党委从内心深处希望行政部门加持给力。有鉴于此,我个人觉得,现在更该关注的,不是民办教育协会是不是独立充分、“脱钩”彻底的问题,而是“脱钩”后行政指导跟没跟得上、如何加强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建立二者紧密联系的问题。这样才能抵消“脱钩”造成的暂时困惑,让改革的成果充分凸显出来。

03

教育在线:你们的探索对全国脱钩改革后的行业协会商会建设非常有意义。您个人对民办教育的了解有无一个变化的过程?

王斌:还是有的。我从2006年开始分管民办教育8年,最初觉得管住非法办学、狠抓规范办学就行了,很简单。后来,才认识到民办教育牵涉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它关联了政府、市场、学校、家长和学生,关系到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就业、资本、质量、公平,还直接衍生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诸如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加大、应试教育之风有增无减等,利益攸关方很多。民办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为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催生了社会关注的新焦点,教育培训机构过多过滥、资本化逐利化严重、甚至破坏了教育生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解决这一问题作出重要指示,相信随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开展,这类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民办教育发展有过“大跃进”的阶段,现在看,应该回归理性,客观审视,“还原”其地位和作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支持和规范都需要。

教育在线:您个人对今天我国校外培训业发展怎么看?对国家层面针对校外培训规范发展的治理有什么建议?

王斌:目前教育培训业过度市场化了,城市街道旁、学校周边最多的就是花花绿绿的培训机构牌子,已经成了另类风景。培训类机构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提供了学校无法提供的多样化资源,满足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但也确实存在乱象丛生、良莠混杂的问题。客观地讲,能够规范办学的民办培训机构还是公办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因为确有需求。如果因为这类教育存在问题,就一棍子打死,全面取消它,那是赌气式的简单化的做法,难收实效。事实上,校外培训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我们觉得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应该针对陈宝生部长讲的“五个重点”,本着“疏堵结合、综合施治”的原则来进行。

一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硬起来。各级政府应该有顶层设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对于发展特长类的培训机构,应该支持;对于学科类的,建议慎批严管。二是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源头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还是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与优质资源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导致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发展乃至无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治本之策,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也必须久久为功。三是开放公办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后服务,让公办教育资源从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发挥最大效能。不能公办学校到点“打烊闭店”,民办学校立即门庭若市,把学生倒逼到校外培训机构,变“校内减负”为“校外增负”、“小成本学习”为“大投入补习”。同时要用好校内、校外两个资源,构建好课后服务体系,变无组织、高成本、低效率补校外课为有组织、低成本、高效率校内服务。四是要利用好教育信息化成果。把各种优质资源部署到统一的教育云平台上去,把线下良莠混杂的市场变成一个高质量的线上市场,变我们反对的“课后大班补”为学生各取所需“网上补”。可以探索线上“名师公益性辅导制度”,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对名师资源进行整合调配,为学生提供线上菜单式服务,由政府、家庭、社会分担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一些补助。五是对培训业的治理,要多部门合力联动。地方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和管理多头实施,仅靠一个教育部门解决不了问题。要厘清教育、民政、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责任,分兵把口,共同配合,联合执法,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从设置审批到运行监管各项工作,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些政策上的矛盾点要打通,比如,从审批上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应当提高,但营商环境建设又要求不许抬高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这就是行政管理上的政策矛盾。要出重拳整顿、关停一批存在内容超前超标、虚假宣传、乱收费等现象的不合规机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严格自习室、托辅班、教育咨询公司等机构的审批与监管,避免出现校外培训“大转移”问题。此外,还要加大对“黑班”的打击力度,防止校外培训由“地上”转移到“地下”。要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办良心教育,“绝不能把良心事业办成逐利产业。”同时,也要引导家长和社会把对分数的关注转移到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上,解决好孩子成长的社会土壤问题,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


记者:贺春兰

摄影:贾宁

编辑:魏芯蕊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