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我国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股权融资与海外上市现象浅析
时间: 2011-03-11 来源: 未知 分享:

我国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股权融资与海外上市现象浅析

刘 熙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民办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内容提要:2010年,我国四家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相继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这种教育现象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年来我国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股权融资和海外上市发展的历程,考察2010年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美国上市的背景及其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包括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民办培训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培训服务标准及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以及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破产保护制度等等。

一、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股权融资与海外上市历程的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办教育在零起点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法律的限制,资本迟迟不愿进入教育培训行业,打破这种局面的是国风险投资基金(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境外投资机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合作多采用股权融资的模式,即投资机构向学校注入资金,提升机构品牌价值,待其市值增加后通过并购和上市等途径转让股份,从而达到赢利的目的。可见,教育培训机构在海外上市则是国际风险资本投资民办教育的自然延伸。

(一)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股权融资历程

作为融资的一种手段,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引入国际风险资本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笔者根据媒体披露的近80次融资案例统计分析,可以将这十年来的融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至2003年):起步阶段2000年至2003年VC/PE从互联网教育和IT培训开始切入教育培训行业。虽然此时企业获得投资更多依靠的是IT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概念,但仍然对投资机构关注教育市场起到引领作用。这三年中国创投市场共披露4起投资案例,披露投资总额达950万美元。2000年3月,境外三大投资机构[1]联合向弘成学习网投资700万美元,属于破冰之旅,意义重大。总体而言,这阶段投资案例少,金额不大,均由境外投资机构主导,但也只有三、四家境外投资机构勇于涉足这个领域。

第二阶段(2004年至2008年):发展与壮大阶段。2004年12月,在德勤的协助下,新东方与老虎基金达成了投资协议,募集金额2250万美元。这是中国民办学校融资领域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引发2006年、2007年教育行业投资热潮。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2008年教育行业以良好的现金流,不受经济周期影响而持续增长的优点继续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2008年披露的投资案例数量达到18起,占2004-2008年间所有投资案例数量的35.3%;已披露投资总额18.2亿元人民币(约合2.6亿美元),占2004-2008年间所有已披露投资案例金额的40%。当年安博教育集团获得三家国际资本资1.03亿美元投资,[2]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教育领域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

第三阶段(2009年以后):调整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教育培训行业风投案例为11家,投资的教育领域涉及教育产品研发、早教、中小学家教、高考复读、考研培训等等。2010年上半年,以管理培训为主业的聚成培训获得近亿元人民币的投资;2010年底和2011年初,八方视界和万学教育相继获得第二轮融资。与上一阶段相比,2009年以后教育培训行业风投案例数量和投资额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表明教育培训行业在经过三年迅猛发展之后进入调整期。

(二)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海外上市历程

目前我国在海外上市教育培训机构共有八家。第一家海外上市的教育机构是提供教育管理服务的东方纪元有限公司,它于2006年6月在新加坡交易所自动报价板上市。但是,真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上市案例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它于同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随后,提供综合教育服务的弘成教育集团于2007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以会计资格考试辅导著称的正保远程教育集团于2008年7月在美国纽交所高增长板上市。2010年,分别代表职业教育培训、中小学课外辅导和外语培训的安博、学而思、学大和环球雅思四家培训教育机构在美国上市。

另外,诺亚舟教育和双威教育以相关教育产品为主业,2007年均在美国上市,凭借资金实力和领先的教育技术,近年来通过新建和并购途径开始进军民办教育实体,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二、2010年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美国上市考察

(一)上市背景

2010年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海外上市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首先,中国教育培训属于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外国投资者对此信心十足。据2007年世行的一份报告,就教育价值来说,中国正规教育支出大约占全球的3.3%,而我国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受教育人口却占世界的17%。随着经济继续发展和教育培训质量不断改进,中国必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教育培训市场。第二,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逆势增长,令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刮目相看。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2010年年共有38家中国公司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占全美今年IPO总数的四分之一。最后,教育机构本身发展战略契合了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需求,国际资本的引入增强了教育机构的竞争实力。正保远程教育以便利的服务吸引众多渴望取得会计等资格证书的上班族生源;安博教育集团既有如思科公司这样的战略投资者,也有如麦格理银行集团这样的财务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群体为引进国际教育资源提供便利,增强集团的影响力。

(二)对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海外上市行为的评价

总体而言,海外上市对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具有正效应。首先,海外上市有助于完善培训教育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新东方上市后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且在教育集团率先引入独立董事。这样的管理结构有利于学校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海外上市有助于形成畅通的退出机制,有利于整合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从而推动教育培训行业市场有序发展,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最后,教育服务是WTO框架下服务贸易的一种类型,海外上市有助于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借助资本市场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增强应对国际教育巨头的实力。

如同世界上500强企业并非都是上市公司,教育培训机构是否选择上市属于经营战略行为,上市并非意味进入保险箱,而是面临更为严格的游戏规则。根据OSIRIS全球上市公司数据库,全球资本市场上大约有120家教育上市公司,并购乃至退市均为平常的市场交易行为。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的某教育公司由于财务问题,于2009年3月被迫向新加坡交易所申请暂停交易。继2007年10月日本最大的语言学校“NOVA”申请破产保护后,日本第四大语言学校“Geos”由于75亿日元的债务不能偿还,于2010年4月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

三、几点思考

教育培训机构股权融资和上市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市场经营行为,应当建立一套与之相适性的制度框架,才能有效地管理培训教育机构,范办学行为,促进培训教育行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创新多种办学模式,在培训教育领域试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模式。由于培训机构主要实施非学历教育,实行分类管理不会触及到国家深层次教育体制问题,易于在整个行业推行。投资举办培训教育机构为营利性组织,属于企业法人;捐资办培训学校的为非营利性组织,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第二,建立与市场经营行为相适应的民办培训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于营利性的培训学校,统一法人设立、登记、年检和注销程序,改变民办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三分天下”的局面,消除行政机关之间在管理民办学校权责不清的现象。营利性的培训学校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须到教育部门劳动部分进行前置审查,审查通过后到工商部门登记为企业法人,学校年检也要遵循同样的程序。允许培训学校跨区设立分支机构,而不需要重新履行申请法人程序,以减轻学校的管理成本,增强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

第三,上市教育培训机构更有动力和能力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占领市场,同时也放大了培训机构的市场风险。为了保障受教育者的利益,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应当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服务标准和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第四,建立健全培训教育行业破产保护机制,稳定教育市场秩序。实力再强的培训教育机构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处理不当就可能很快陷入债务危机。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破产保护程序,让学校有机会进入重整程序,利用品牌价值吸引新的投资者继续经营学校,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和受教育者的利益。日本“NOVA”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更换了举办者和管理层,其营销手段和课程体系作为学校的核心资产在市场上仍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日本的破产制度没有使“NOVA”品牌一夜消失,而是通过制度安排继续让其发挥作用。



[1] 即国际数据集团资本(IDGVC)、花旗银行、大华创业投资管理(UOB

[2] 即英联投资、艾威基金和麦格理集团